最近,我花了点时间好好琢磨了一下宝胜国际这家公司。不是说我要干啥大事,就是纯粹个人兴趣,加上自己也稍微参与了那么一点点,所以就想把整个过程捋一捋,跟大家伙儿分享分享。
最初的关注点
一开始注意到宝胜国际,挺偶然的。那阵子我正寻思着找点儿新的投资标的,或者说,就是想多了解了解不同的行业和公司。刚好看到一些关于运动品牌零售商的报道,宝胜国际这家伙就跳进我眼睛里了。毕竟它代理的都是些大牌子,像耐克、阿迪达斯这些,平时逛街也经常能瞅见他们的店。
开始动手研究
有了兴趣,我就开始动手扒拉它的资料了。先是去翻了翻他们近几年的年报,想看看经营状况到底咋样。老实说,第一眼看到2024年的经营收益,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确实有点下滑。 这就让我更好奇了,这么大个体量,背后是啥原因?
我就接着往下挖。我发现,这公司跟那些国际大牌绑得特别紧。好处是背靠大树好乘凉,但坏处也明显,就是一旦上游品牌在中国市场遇到点风吹草动,宝胜国际这边就很容易跟着受影响。那段时间,正好耐克、阿迪在国内好像也面临一些挑战,业绩压力估计也传导到宝胜这儿了。
深入了解渠道和策略
然后我就琢磨他们的经营模式。以前老听说“渠道为王”,宝胜国际在传统渠道这块儿确实铺得挺广。但我寻思着,现在这市场变化多快,尤其是年轻人买东西,线上线下各种新花样层出不穷。他们那个传统的开店模式,是不是有点跟不上趟了? 我看到一些分析也提到这点,说他们传统的路子受到了新兴品牌的挑战。
我还特地留意了下他们有没有啥新的动作。比如,有没有调整高层,或者说战略上有没有啥新的方向。确实也看到一些关于他们高层结构调整的消息,估计也是想应对当下的困境,找出新的增长点。但具体效果怎么样,这得长期观察了。
看看外部的评价
光自己瞎琢磨不行,我还去搜了搜专业机构的看法。比如,看到高盛还给了他们“买入”的评级,虽然目标价可能有所调整。这起码说明,在一些大机构眼里,宝胜国际也不是完全没戏,还是有它的价值和潜力的。
我还注意到,虽然短期内消费力可能有点疲软,营收增长面临压力,但从长远看,体育用品这个市场应该还是有空间的。关键就看宝胜国际自己怎么调整,怎么去适应新的市场环境,怎么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我自己的实践小总结
整个研究过程,就像是给自己上了一堂实践课。 我不是什么专业的分析师,就是个爱琢磨的普通人。我把我看到的信息,自己的一些思考,都记录下来。比如,我会把财报里的关键数据摘出来,对比着看;会把新闻报道里的观点和我自己的观察结合起来分析。
第一步:发现目标,就是宝胜国际。
第二步:查阅公开资料,主要是年报和新闻,了解基本面。
第三步:分析它的商业模式、优势劣势,特别是它跟品牌商的关系,以及渠道的变化。
第四步:关注管理层动态和战略调整的蛛丝马迹。
第五步:参考一些第三方机构的评价,但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。
第六步:形成自己的初步判断和持续观察的计划。
对我来说,这回对宝胜国际的“实践研究”,最大的收获不是说我判断它未来一定会涨还是会跌,而是这个过程本身。通过这样一个具体的案例,我能更直观地理解一家零售企业是怎么运作的,它会面临哪些挑战,以及它可能会有哪些应对的策略。这比干巴巴地看教科书有意思多了。我也就是把这点儿粗浅的体会拿出来,跟大家伙儿聊聊,权当抛砖引玉了。